一部屬於任何人的愛情魔幻戰爭小說

 

生死心理學(一)

科目:生死心理學(第一次作業)

一、您對自己「必死的命運」曾經有過什麼樣的負向情緒?
  ()害怕死亡是人類的本性,而且面對死亡的感覺應該使用「恐慌」這個詞,比用害怕或恐懼
都來得恰當,因為恐懼是對於事件有相當程度的瞭解,才會產生恐懼,然而,人類對於死
亡,就科學的觀點而言其實是一知半解,甚至可說是全然不知的;幾乎沒有任何人能免除
這種恐慌,不論多麼會偽裝,其實骨子裡都一樣會感到恐慌,而且這種根本的恐慌,也會
影響人生的其他方面。
()易言之,為何所有人在面對死亡時都會感到恐慌,因為不論任何理論、任何宗教對於「死
亡」的看法為何,畢竟死亡是每個人都未曾經歷過的事件,也無法去經歷(雖然有些人號
稱自己因為經歷某些事件,而有靈魂出竅的經驗,不過以目前的實證科學而言,畢竟這些
個人經驗是無法或難以被證實的)。也因為死亡帶有這種未知以及無法知的特性,所以在
面對死亡時,人們均會感到恐慌。

二、您平時都是以什麼樣的「防衛機轉」來防衛這些面對死亡的負向情緒?
  ()思想抑制機轉:
    係指意識將想法推入前意識(preconscious)的過程;為了因應當前的現實狀況,意識決定
延後對某情緒或需求的注意;這樣做讓我們可以稍後再來處理這種原本令人不舒服或苦惱
的情緒,同時接受它們。
  ()也就是說,平時不去注意「死亡」這個訊息,也就不會產生面對死亡的負向情緒;換句話
    說,我們已接受了人類「必死的命運」,而且刻意去忽略這個訊息,或將這個訊息從意識
    中隔離開來。

三、您認為宗教的起源與人類的「死亡威脅」有沒有關係?為什麼?
  學生認為,宗教的起源與人類對於「死亡威脅」的感受,存在著高度的關連性,理由如下:
  ()撫慰對於死亡未知感的恐慌:
人類因為對於「死亡」存在著未知感,所以感到害怕,因而希冀藉由宗教的力量,撫慰內
心對於死亡的恐慌。亦即,死亡的威脅使人類感到不安,而必須藉由對於宗教的信仰,以
面對人類必死的命運。
  ()賦予生命延續及靈魂永恆的理念:
宗教藉「輪迴」、「天堂」、「來世」、「靈魂」等觀點,賦予人們生命延續及靈魂永恆的理
    念,以減少人們害怕死亡的恐懼。易言之,人類希望在肉身死後靈魂(意志)得以延續,
    不希望在肉身死後歸於「全無」,所以藉由「靈魂存在論」的宗教觀點,使人們相信靈魂
    的存在,並藉此抵抗對於死亡的恐懼。
  ()善惡果報與寄望來世:
    許多宗教利用「前世今生」的觀點建立道德規範,以控制人們為善為惡。這也是利用人們
    對於死亡感到未知的恐慌,所進行的一種控制手段。基督教更利用「末日的審判」,使信
    徒願意捨惡求善,並相信生前的所做所為,會導引死後靈魂的依歸。
  ()道教追求長生不死的修真思想:
    自古道教的修行者皆在追求成仙,也就是渴望永生。為何人們會渴望永生?其實就是因為
「害怕死亡」。換句話說,道教追求長生不死的思想,就是人類面對死亡威脅的反動。

四、請描述一下您個人的「生死態度」。
 ()生命短暫:
  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,人類的生命就似秋蟬那般短暫,雖說人類的生命有近百年,其實稍
   縱即逝,倘若不能領悟生命的短暫性,平日虛擲時光,俟他時剎然回首,生命的詩歌可能
   已然唱盡,卻得不到生命的精彩。
 ()生死無常:
   天有不測風雲,人有旦夕禍福,人生的旅程中,常會有突發性的狀況與災禍,使人措手不
及去應對。不論是週遭的親友,或是電視媒體的報導,我們都可以發現到,相較於自然,
人類是如此的脆弱,一場疾病或一場意外,死神隨時都可能向我們招手。
 ()活在當下:
   綜上所述,學生對於「生命短暫」以及「生死無常」的領悟,使得「活在當下」成了自己
最佳的生命態度。也因為有了活在當下的生命態度,學生在面對死亡的陰影及恐懼時,在
心態上也就顯得坦然。因為人類在面臨死亡的威脅時,最怕的就是留下太多的遺憾與不捨
    ,時時活在當下,事事把握當下,人生自然就不會感到缺憾了。